2011年3月12日 星期六

運動解壓與做對運動了嗎-03

一、 運動與解壓關係


壓力源分為精神、身體層面,身體皆會對此做出反應,以準備應戰或逃跑。若屬精神方面,運動確實有舒壓的效果(參看【運動改變大腦】);但是若為舒壓而激烈運動,反而造成身體壓力源的急速增加,這種【讓過勞死的人多做運動,可免一死】是不負責任的說法。實施此法需認清壓力源形成原因、以及運動與保健的差別才行,否則將會誤用此觀點,造成傷害。


二、 運動員的解壓


運動比賽至少存有種壓力:比賽輸贏壓力、運動對身體的傷害。精神上的壓力會使身體分泌的戰與逃的賀爾蒙,讓身體快速準備(心跳加快、血糖升高、血壓上升、血液流到運動肌肉),精神集中專注,使得表現變好。但是過大的壓力時,會使得視覺固著(有些運動無法釋放壓力,反而表現失常,這是心理影響身體的現象),不易對與自己預期不同的突發狀況作出相對的因應。

1. 專注於自己當下的動作,注意訊息變少,處理不易紊亂。

2. 自信:比賽過程中專注自己相信的事,如賽前策略、對基礎練習(某個苦練的技巧)的信心、團隊牽絆(來自共同作息、目標或話題)、體能、樂觀的心態或贏的經驗所累積的信心等…。面臨賽末點時,其實贏的一方更想結束比賽(通常會希望對手自己失誤),相信對方此時比自己更焦躁,保持冷靜。

3. 大吼大叫:研究顯示情緒適度且立即發洩(是一種轉移作用),有助於紓壓。甚至忘卻(外在歸因)過去的不好表現,只求當下表現的完成度即可。

4. 適度補充維他命:身心相互關連與影響,透過維他命服用改善身體狀況,也適時改變情緒反應。

5. 事前的戰略分析或比賽中教練的分析並擬定適宜的對戰策略(發揮自己優勢,攻擊對手弱勢、發現對手潛藏習慣並加以還擊…等)

三、 以體適能為目標的體育課


主動性運動較無壓力,流汗與心跳頻率加速到某種程度就達到有益身心健康的運動效果,不以鍛練強健身體或運動員技巧為目的。

遠古演化行為,為非必要(物生活或生存)不做浪費能源的身體活動。隨著文明進步,物質生活不虞匱乏,也許這樣的演化行為必須修正,取而代之的是加強活動強度以提高身體適壓能力。如何因人而異,在運動鍛鍊與保健活動的量尺上找到平衡點,是值得研究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