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27日 星期四

力的作用~由拔河比賽斷臂事件說起(一)


學習小學課程【力的作用】單元前,先講了個【拔河繩斷裂】的科學故事。
隨後拋出2個問題:
Q1
有一條拔河繩可以承受200公斤重的拉力。
大強,將拔河繩綁在樹幹上,出100公斤重的力,請問
樹幹有出力嗎?
拔河繩有受力嗎受多少力?
繩子會斷嗎?

Q2
宗慶佑寰進行雙人拔河賽,
大強出100公斤重的力氣、小壯出100公斤重,想想看,這時拔河繩承受多少力呢?

學生猜測的答案千奇百怪,迷失概念引起我的注意
我決定賣個關子(常裝傻不給答),讓他們自己找答案。
上完這單元後,再來驗收學習成果,大家加油了。

想不到,課堂進行中,學生一再借用彈簧秤,這行為引起我的好奇,告訴他要多少沒問題,老師盡量提供,在無上限服務的鼓勵之下,該組做出超越課程規範的實驗與發現。
上課常與學生溝通POE,記得想清楚要做甚麼、預測結果、仔細觀察做筆記、互相說給夥伴聽(先演練,未來分組報告時才順暢,組內夥伴都要會講,同組再補充),有點兒【合作學習】味道。

1.    證明繩子拉力大小的做法【拔河比賽問題一】
A檢驗彈簧測,並歸零
B固定彈簧秤一端,一端綁繩子,另一端施300克重的拉力(彈簧秤顯示)
C固定彈簧秤A一端,再將彈簧秤B一端勾住A,另一端施300克重的
  力,觀察彈簧秤B刻度?

2.    兩邊同時出力,繩子受多少力呢 【拔河比賽問題二】
A將彈簧秤擺在桌上,兩端皆掛重物3公斤,彈簧秤顯示幾公斤?

創意發現,我一直認為寓教於樂,師生兩造都會快樂一點,有時會吵鬧一點,有時後孩子會認真討論到忘記你的存在(我只負責拍拍照、穿插引導、甚至在旁靜靜的聽著看著,就很滿意),這樣享受過程,偶而會出現,常因我的課前教具與教材準備與熟悉度、對學生自主的信任度、課程內容特性、師生溝通討論自律模式的建立、學生的興趣等因素而影響。(離題了,總之,我也會沙啞,也會和他們玩起來,課程內容學習有的是時間)

【學生的創意fun發現】
3.    1個彈簧秤(施力400公克重)2個彈簧秤合力(平行)?

4.    2個對拉的彈簧秤平衡時(各出200公克重),如果從中間拉動,需要出到200公克重的力氣嗎?   觀察出力大小與繩子彎曲變化?


5.    連續垂直掛3個彈簧秤,上中下彈簧秤的拉力會一樣嗎?有規律嗎?
(水平方向實驗變垂直方向)


其中,最難的一個挑戰【拔河比賽問題3
老師,大強100公斤重的力氣、小壯100公斤重,兩人平手,如果小壯沒力了,只能出75公斤重的力氣,這種情況下,繩子受多少力?

完蛋了,不好解釋….
你們覺得呢?
75100250哇,各式答案都有,顯示運動時,學生又懵懵懂懂矇了,不僅他們,當下我也懵了

做實驗吧!怎麼做呢?
下課了,大家回家想想吧!(感謝學校鐘聲)
學生了不起啊!他們不是草莓族,是墾老族,是因為我們沒給機會嗎(或是不敢給),他們才變成草莓族的吧!
看起來回家要精盡(進)了...

------------------------------------------------------------------------------------------------------------
多元教學,評量也改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