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10日 星期三

中路國小夥伴學校(三)~教學資源演示與實作

中路國小夥伴學校()~教學資源演示與實作

PART 1
一、POE 科學探究精神融入教學,是我常用的教學法。
    POE:預測、觀察、評論
    科學探究:形成問題、研究假設、結果記錄與討論、延伸運用等。
    科學閱讀:心智圖、蒐集資料與整理發表。
能教出學生科學能力、興趣、認知。因此評量也就需採用不同方式:
 1.實作評量 2.學習單(探究學習單) 3.紙筆評量 4.檔案評量

二、師生建立使用科學名詞溝通的習慣

三、鼓勵學生的常用語。
    以模範學習的讚美方式,引導孩子學習科學家的精神與特質,讓孩子慢慢體悟到,原來我表現的行為可以是很科學家的,雖然我還小,但我可以。

 


PART 2 善用科學資訊,創新教學
一、資訊融入不能取代實作、實作探究。
二、好用科學網站資源使用示範立
1.善用PHET互動題材教授【燈泡亮了】、燈泡與電池【串連與並聯】作用。
2.http://www.phy.ntnu.edu.tw/demolab/師大悟理物理。
3.光的折射、色散與探討凸凹透鏡與眼球近視與遠視的關係:
    A.實務操作(廠商隨書教具)
    B.PHET融入



三、PHET互動科學與各單元的連結與實作http://phet.colorado.edu/zh_TW/
 


PART 3 教學單元演示與難處討論

一、力的作用
        從拔河斷臂事件,討論繩子承受力問題,設計驗證實驗
        ●教學方法與內容不同←→評量方式也跟著調整

二、將探究精神融入課程
(一) 了解學生迷失概念,對於教學大有助益:融化、溶解消失(物質特性)
()水的溶解度,課本只探討不同溶質的溶解度。PPT教學檔案
    →溫度對溶解度的影響→學會控制變因、操作變因

糖的溶解度與溫度的關係

【毛細現象】 探究學習單
先形成問題、研究假設(分組→師生討論
,才動手做實驗。

三、教師動手做實驗
●水的三態探討
加熱或冷卻,會使水增溫(降溫)之外,仍有相變化的作用。易言之,能量作用在【相變化】、【增減溫】
1.討論零度冰與零度水的問題
2.利用乾冰模擬天氣單元之【雲霧霜】,並討論。
3.利用鹽巴製冰
4.過飽和溶液(暖暖包製作)

引自魔幻化境http://case.ntu.edu.tw/magichem/blog/?p=965
MAGICHEM
魔幻化境Youtube上提供600多部教學影片,對於科學園遊會或實驗教學指導都很有幫助。http://blog.ncue.edu.tw/yangsp/doc/26874中學化學示範實驗(含學習單)

出處連結


過飽和溶液特性:對溶解需吸熱的物質而言,可透過加熱方式以提高溶解度。一旦溫度降回至室溫,過量的溶質便會變回晶體析出,不再溶於水中。但是有些物質,就算降回室溫,過量的溶質仍溶解於溶劑中,超過了溶解上限,形成過飽和溶液。
醋酸鈉這種鹽類在水中溶解度非常好,當把醋酸鈉溶解進水中之後,使得醋酸鈉的濃度在水溶液中達到飽和,醋酸鈉鹽類就會重新結晶,但是醋酸鈉這種鹽類的結晶有個特性,就是它的晶體內帶有結晶水,所以,當今天加入大量的醋酸鈉之後,醋酸鈉不斷的結晶結晶結晶,水分子就會不斷的被結晶的醋酸鈉帶出來,使得最後我們的水杯中只剩下乾乾的含水醋酸鈉結晶。

·        結晶作用:1.震動能量(或自製金屬片),讓溶液中的醋酸根離子與鈉離子有更多機會觸碰在一起且有足夠能量可以結晶析出(介穩態→產生微晶)。在結晶析出的過程中,原本溶液中的水分形成結晶水,所以並沒有消失不見。2.晶種提供晶格排列,讓過飽和溶液依此規律結晶。
·        製作:溫度60-80度,過飽和溶液醋酸鈉(含三個結晶水)超過150克及約10克的蒸餾水(使用80%的重量百分率,效果聽說也很好,而且比較穩定,不會瞬間析出!我認為比較適合學生),配製完成後需將未溶解的醋酸鈉除去,再慢慢將溶液冷卻避免結晶析出。
·        演示:在桌上放一小顆醋酸鈉晶種(以糖當晶種不可),將冷卻的醋酸鈉過飽和溶液慢慢倒在晶種上,瞬間所有醋酸鈉晶體析出形成小山狀,可以互相比賽看誰的技巧較佳。

探究過程:
1.攪拌紙杯內過飽和溶液成透明狀,拿出冷卻,記得蓋助杯口,why?
    探究:(1)有蓋vs不蓋?     (2)急速冷卻與室溫漸漸冷卻?   (3)裝瓶時機呢?(when how?)
2.溫度計約70-80(學生安全考量,大人除外)
3.濃度的調配比: 過飽和溶液濃度70%~90%各自結晶效果如何?

4.作造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